央廣網北京4月27日消息(記者 雷妍) 除了“色香味”,評判一桌飯菜,“營養健康”更不能少。4月26日上午,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年)》發布,給“健康吃飯”提出了新指南。

“減鹽、減油、減糖”一個都不能少

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于仁文介紹,相比我們熟識的2016年膳食指南,新指南增加了幾個核心信息:“規律進餐、足量飲水”“會烹會選、會看標簽”“公筷分餐”等,以前更強調“吃什么”,現在對“怎么選、怎么做、怎么吃”更加關注。

于仁文表示,總體上,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年)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大家平衡膳食,能更科學、科學地選購蔬菜、水果及預包裝食品,多回家做飯、吃飯。新指南多項措施齊頭并進,更有利于“減鹽、減油、減糖”及促進食物多樣化等健康措施的實施。

專家建議吃得健康牢記這6點

于仁文建議,日常生活中,想要吃得健康,要牢記這6個關鍵詞。

關鍵詞1:“會選”

食物并不是越貴、越高端越好。在平衡膳食的前提下,適合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食物,就是最好的。比如,在選擇食材時,要根據膳食寶塔的推薦,選擇全谷物、雜豆和薯類作為主食的重要組成部分,保證攝入充足的奶類、大豆及其制品,每周至少有2次水產品,每天有一個雞蛋等。

關鍵詞2:“會烹”

即使買了新鮮、健康的食材,如果烹調加工方法不正確,依然存在健康問題。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飯時盡量少油、少鹽,烹調方式多用蒸煮汆、少用煎炸烤。

關鍵詞3:“會看標簽”

在選擇包裝食品時,除了能讀懂“配料表”,了解配料權重,更要會看“營養成分表”“營養聲稱”和“營養成分的功能聲稱”,孕產婦、肥胖、慢病、老年等特殊人群更需要根據營養成分表中的能量、脂肪(包括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)、碳水化合物(包括添加糖)和鈉等關鍵營養成分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。

關鍵詞4:“公筷分餐”

對控制疫情,應對幽門螺桿菌陽性、甲肝居高不下等問題,這一措施具有獨特的健康意義。不僅如此,使用固定大小的餐盤對控制能量攝入、減少肥胖也具有積極作用。建議多開發有食物種類選擇標示或固定容量的餐盒、餐盤,鼓勵大家實行分餐制。

關鍵詞5:“規律進餐”

我們當下的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較快,能長期堅持規律進餐不易。但如果長期進餐不規律,將會影響消化系統健康,也使超重、肥胖,以及糖尿病等慢病發生風險明顯增加。因此,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時間,合理安排進餐時間,最好每4~6小時進餐一次。

關鍵詞6:“足量飲水”

有調查顯示,經常忘記喝水是很多人的常態,我國2/3居民飲水不足。這一問題更像“溫水煮青蛙”,即便會降低體能、認知能力,增加泌尿系統疾病風險,但在早期極易被忽略。因此,建議大家關注自己每日的飲水量,女性1500毫升、男性1700毫升左右。

編輯:姜秀平
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>>
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,請聯系我們:010-56807194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